同志们可以说说你与第二故乡的故事吗?
释迦摩尼说过:“一个人的一生,无论遇见谁,走到哪里,都是注定要去经历的”
我出生的时候,随着父母双亲到外地做生意,一年只回到故乡一次,有时整整一年都没有回到故乡,如果要谈第二故乡,那就得从我小时候到长大的居住地说起,自从小学的时候开始,我在离家有一段较远的距离上学,那段路程,靠近江边且骑车的两边都种满了枝叶茂盛的大树,早晨七点上学的时候,还会看见许多年迈夫妻在树下散步,有时也会听见鸟儿清脆的鸣声,提起那段上下学的时光,就使深深的相信原来人间还有乡缘这一说,我骑的那段长长的江边路,一骑就骑了十来年,始终无法忘怀,在炎热的夏天,是大树爷爷让我骑在了阴凉的路面上,所以我后来出门回家,都不忘去那段江边走走,最孤独的小时候时光,这段江边的景色成为了我最好的伙伴,我告诉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天地赋予的馈赠,要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一直都在水电单位工作,年轻时四海为家,曾参加丹江口电站(南水北调源头),后来又在十堰市的黄龙滩电站,70年代来到宜昌市建设了葛洲坝和三峡电站建设,在宜昌市生活了几十年,宜昌市已经是第二故乡了。建设了这里,深深爱着这里,将来一定会终老这里了。
我50多岁了。前几年去过两次我小时生活过的海岛,那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那里读了小学,那里有我小时的同学,我基本上都记得他们的名字和小时的长相。这些同学现在我也都找到了,建了微信群了。只可惜,当年的景象变化太大了:当年我们欢快游泳的小水库,已经废弃不用了,没有多少水了;海边的鹅卵石区、礁石区也变化很大;周围的山坡已满是杂草和树木了(退耕还林的结果),已无法再登山玩了;我家附近的土崖也被铲平盖上了新房子了;当年那个废弃的养鸡场也消失不见了;我家当初住的房子早已拆除了。人们总说“物是人非”,可我感觉却是“人是物非”,因为我的同学都还在,可是旧景却完全不同了,心中那种淡淡的忧伤,总是回绕在心中。
呼和浩特,这里的一年四季,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我不舍离去,我深深期盼这座城市会越来越好,温暖着这里的每一位异乡人!
2015年大学毕业刚来到呼和浩特这座城市生活的我还是一名外乡人,如今在这座城市,我有了自己的事业,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升级成为一名母亲。可以说,我与呼和浩特这座城市,共同见证着彼此的成长。对于呼和浩特这个城市,从刚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熟悉,再到现在的自然融入,视为家乡。这是因为呼和浩特是一座有温度并且包容性很强的城市。
初到呼和浩特,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的陪伴。但是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慢慢地发现呼和浩特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对于我们这些外乡人包容性很强,不排外。这座城市用它最温暖的怀抱温暖着我们、欢迎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正是这样的开放与包容,让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找到人生与事业的方向。
除此之外,呼和浩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居住环境相比7年前有很大的改善。他虽然不像北京那样,名胜古迹无处不在,也不像上海那样,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但是,他有一个独特的景观——四季的美。
春天的呼和浩特,富有诗意。在公园里,清澈见底的湖面上小船儿悠闲地飘荡。老人们在岸边钓鱼,体验着等待的乐趣;孩子们在湖边玩耍,弄得满手是泥,不过他们得了脸蛋上仍旧露出了欢乐的笑容。如果你走到一棵丁香树地下面,你会问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味,令人浩气长舒。
夏天的呼和浩特更让人流连忘返。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没有南方城市的潮湿和闷热。绿色,是呼和浩特夏天的颜色,也是大自然的底色,在这里满眼的绿色带来扑面的清凉,炎炎夏日,这便是你我能感受到的小确幸。
当第一片枫叶变红之际,呼和浩特的秋天便来了,就像一个粗心的画家打翻了调色盘,浓烈的红酒泼满了整张画纸。依然记得一年一度的菊花展,陪着家人散步在惟妙惟肖的花丛中,留下幸福的笑脸......
呼和浩特的冬天并不太冷,只要不刮风,总有穿裙子的姑娘和撒把骑车的少年。如果有一场大雪,便会惊艳整个城市,小孩子在雪地中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周末的空闲时间带着孩子去昭君博物院、蒙古风情园转转,感受本地人文,真是极美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45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