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侠不上班,活动经费从何而来?在下百思不得其解?
首先告诉你,古代是没有大侠的,大侠这个概念是近代的武侠***造出来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代的***里看出来。大侠的概念是随着时代在不断虚化的.大侠一开始还有职业和收入,行侠仗义就是爱好,后来在***家的努力下,大侠变成了没有血肉,脱离现实,只知道快意恩仇,撩妞泡妹的成人童话,具体说就是大侠成了男人们的精神***。
在***的世界里,大侠都是没有父母的,即使有也要很快被***作者安排死掉。这一点在金庸和古龙的***里体现的非常明显。毕竟大侠每天在外面惹事生非,一旦惹到仇家,仇家杀上父母家里,大侠就很难办了,所以当大侠的首要条件就是父母双亡,比如杨过,张无忌,郭靖一开始在江南到处惹事,他母亲在大漠隐居,后来郭靖开大漠地图,他母亲就很快死掉了,所以作为大侠必须父母双亡。
第二,在***里大侠也不能有产业,大侠一旦有了产业,就是悲剧的开始,尤其是主角。比如令狐冲一开始就是啥也没有,所以能快意恩仇,后面做了恒山掌门,就开始畏首畏尾,处处受制。当然这个也有例外,大侠的产业要是超级牛逼也不怕仇家捣乱,比如段誉有一个国家,萧峰掌握天下第一大帮派,张无忌掌握了天下第一大教。
明朝初年著名的***《水浒》,里面描写的好汉都可以看成是大侠,不过他们都有明确的收入来源,比如宋江是小吏,晁盖是地主,阮氏兄弟是渔民,吴用是乡村教师。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大侠基本就已经没有职业了,大侠完全职业化了。
在大侠职业化以后,大侠的消费就只能靠违法所得了。比如令狐冲和衡山派尼姑会恒山的路上就去偷大户人家的钱财,萧峰带阿紫去看病的时候靠抢劫人参给阿紫续命,还有就是乞讨,比如杨过从华山下来去找郭靖就是靠乞讨。当然了,最大侠最体面的来钱方式还是做帮主,不过这个有点难。
古代的“大侠”其实也是一种“自由职业”,其工作类型是分为很多种的,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工作细节”来加以说明。
一、为民除害的“大侠”
在各种文献和民间传说中都记载着这样一类大侠,就是“为民除害”的侠士,他们深得民心,专门为民伸冤,抱打不平,但是却为古代官吏说痛恨,所以这类大侠的工作收入,大多是靠“名声”,由一方水土的百姓供养的。
二、见义勇为的“大侠”
古代中不乏“见义勇为”的侠士,这部分人大多是侠义心肠,不仅能得到百姓的信赖,也深受官吏衙门的钦佩,既能拿到官府衙门的资助,也是百姓所爱戴的对象。
三、赏金猎人的“大侠”
对于赏金猎人“镖局”,这在历朝历代都存在,他们是一批“特殊身份”的大侠,但是却黑白通吃,他们是为了赏金而“行侠仗义”的,所以这部分侠士大多身经百战、武艺高强,也自然不缺财路。
四、广收门徒的“大侠”
其实在古代还有一类大侠,俗称“门派”,这在古代社会是普遍存在的,潜心研究武艺和功夫,然后开设武馆,以此为根基奠定“大侠”的身份,而前来拜师学武之人,也会适当的缴纳学费,供养师父和武馆。
综上所述,古代的大侠其实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自由职业者”,其收入来源也是五花八门,可以为是财路甚广,说到底,在古代,只要深得一门手艺,闯荡江湖,还是可以凭本事吃饭的。
江湖梦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要问我往哪里去。
现实欲望多多,能实现的少,梦中无禁忌,随心所欲,纵横驰骋,感受不一样的人生,有错吗?难道梦也要有禁锢,把现实的条条框框带入?
古代的“大侠”其实是士族阶层的一个特殊群体,即武士,他们喜欢游走江湖,因而也被称为“游侠”。追根溯源,游侠脱胎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阶层,因而不同于一般的平民阶层,他们有广阔的社会交际圈。
人活于世,头等重要的事当然是生存,不事生产的大侠们游走江湖,哪来的活动经费呢?一般有三种来源:一是依赖家族实力;二是依附豪门权贵;三是“自主经营”。
游侠其实是士族阶级的一个分支,所谓士族,是西周分封制的产物。按照周公创立的分封制度,国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几个等级。
“士”这个等级很特殊,他既是贵族阶层的最末端,又是底层阶级的最高层。作为贵族阶层的最底层,他们有一个“贵族”的空头衔,却没有任何政治待遇。作为平民的最高层,他们又不具备生产劳作的能力和愿望,因而他们活成了“夹心饼”。
分封制的规则,又决定了这个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庞大,到后来,士族阶级成了影响国家政治生态的重要力量,以至于后世有“士族阶级书写了中国历史”的结论。比如孔子、孟子、老子、李斯、商鞅等都是士族阶级的杰出代表。
受百家争鸣的影响,士族阶级分化成了两个群体,一部分信奉儒家思想,以读书做官为人生目标,成了儒生,亦称“文士”,一部分信奉墨家思想,以行侠仗义追求天下大公为人生目标,成了侠客,亦称“武士”。
到秦朝建立后,随着分封制的终结,士族阶级连贵族的空头衔也没了,士族彻底沦为平民阶层。文士和武士,因为不同的人生理念,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文士因为切合了帝制文化的需求,成为皇权的拥趸,日益强大,而武士则被政治主流淘汰,游走在政治生活的边缘。
了解了武士的起源,就大致清晰了他们的特性和生活圈,也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生存模式及三种收入模式了:
第一种:本身就是富家豪族,依赖家族***不愁费用
前面讲过,游侠本身就脱胎于贵族阶层,家族势力非常雄厚,他们虽然失去了政治待遇,但是作为家族后人,往往会得到不菲的物质待遇,比如地产、房产、金钱等。
古代的大侠,其实都出自某个政治集团,或为某个政治集团服务的组织内成员,文艺作品里的大侠,是作者精心打造的行走江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一些社会成员的美称,他被作者赋予公平正义的化身。
我们印象里的大侠,多来自文艺作品。但文艺作品里的大侠已经基本脱离生活,被完全精神化了,这与中国人精神需求有关系,虽然明知是***的。
中国人几千年封建教化的结果,使人们把改变自身命运、获得公平正义的希望寄托在明君圣主身上,当明君圣主不能为人伸张正义的时候,人们只有降而求其次,希望有大侠出世替天行道匡扶正义了。这就是文学作品“大侠系”受欢迎的原因所在,因为它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抚慰,至少他们看到了公正与和谐生存的希望。
古代真正的大侠,大多出自政治集团或某团体,他们背后有强大的政治机器或财团的供给,我们耳熟能详的“专诸刺王僚”的专诸,荆轲刺秦王的荆轲等等,都是受雇于某政治集团的大侠,这样的大侠的成败与否,往往关乎一个政治集团或诸侯国的前途命运,因此,挥金如土就十分正常了。
还有一些是出于财团或有政治背景的侠客,这些人是为财团服务的,背后有强大的财力支持,因此花钱也不成问题。
在古代,诸侯之间、政治集团之间养士、养侠之风盛行,不光是纯粹的行侠仗义,其中也会有暗杀、间谍等活动。清末暗杀成风,比如汪精卫刺杀摄政王,孙凤鸣刺杀汪精卫,上海帮内讧等等,无不打着行侠仗义名号,所行之事也并非真的行侠仗义。
但古语有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谓为国为民就是这种狭义之举是有政治目的的,而非普通的抱打不平的侠士。
民间流行的以及文学作品的侠士,便多是些抱打不平的侠士,这类侠士的背后也有足够的财力做支撑,要么有政治背景,要么自家就有经济实力,没有这个背景或实力,行侠仗义的丰富含义和层次就会大打折扣,沦为民间的劝和或降为为富不仁的流氓之辈。
中国最早形成的民间侠士集团是墨家的墨侠,墨子主张“非攻”“兼爱”,主张四海皆兄弟,他反对战争,哪有战争就去哪里调停,对于不听劝阻的,就以“墨侠”抗衡之,主要是反守为攻,他们有最先进的强大的“武器装备”,也有专门做谍报和协调工作的人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显赫的政治集团和学术组织,他们的经费来自天下官员***们的捐供。
秦始皇时期,墨侠遭受打击,汉武帝时期更加赶尽杀绝,因为侠士的存在是中央集权的最大威胁,他不允许私人武装和侠士的存在。但是在民间,义胆侠风从没消失过,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2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