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的社会矛盾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估计很多人对什么是社会矛盾都不清楚,纵观明朝历史,内阁成员走马灯式的轮换,以东林党代表的朋党对明***指指点点。言官整天以骂人为本事。以王阳明为代表的思想哲学家证明了文化发展等等。没有发现社会矛盾尖锐到水火不容的对立。姚雪垠的《李自成》,起义的社会背景是大灾荒,社会上出现人吃人现象。当人面临生存危机时,别说人间皇帝,就是玉皇大帝说话也没人听。资本主义萌牙出现。所以说,命题是错误的。
明朝末期是真的惨,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不仅没能够解决这些矛盾,而且让这些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造成了明朝的灭亡。
那么当时的明朝到底存在哪些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呢?小冰河期造成的农作物减产,其实是所有问题的根源,粮食不足,才会人心思动。老百姓一个个吃饱饭,谁愿意去抢有钱人饭碗里的粮食呢?还不是因为没得吃了,所以大家才纷纷冒出来的嘛!
明朝两百多年下来,根深蒂固的地主阶级,其实早就已经占据了天下十之七八的田产了,而他们的人数却少得可怜,只占据了天下十之二三的人口。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老百姓们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甭说幸福了,老百姓能够吃上一顿饱饭,似乎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普通有田产的家庭,由于那些年土地减产,交税以后,一家人活不下去,所以只能靠借贷来维持生活。资不抵债以后,他们的田产就会被债主剥夺,从此天下到处都是失去田产的老百姓。
原本还有一大批老百姓,他们本来就没有田产,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帮地主家种地,成为他们家的佃户。粮食减产以后,地主家也不富裕,所以地主们开始大量辞退没有田产的佃户,这些人如果不起来反抗,只有死路一条。
天灾本来就够惨的了,没想到朝廷这边不仅没有给地方上减免税收,反而增加了三饷。这三饷分别是辽饷、练饷和剿饷。
东北那地方需要重兵把守,可是朝廷的钱不够,所以就有了辽饷。农民起义越来越猖獗,必须要派兵剿灭,也就有了剿饷。新招募的士兵需要经过训练才能上战场,这训练的经费得由老百姓来出,所以就有了练饷。
社会矛盾:一,封建地主与农民的矛盾,无法调和。二,土地兼并严重,农无地可耕。三,明贵族繁衍越来越多,成为国家和农民的最大负担。四,派系林立,官吏矛盾尖锐,如文官集团与皇帝,或与太监的矛盾愈发突出。
我是九歌,给你新视野。
明朝后期,整个王朝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无论开什么药,都救不活的那种。
1、先看明朝董事长,崇祯。政治矛盾与财政矛盾
世界有四种人:聪明而又勤奋的人;聪明但懒的人;愚蠢但勤奋的人;又懒又蠢的人。
很不幸崇祯属于第三种愚蠢但又很勤奋的人,这种人危害极大。因为他做的事情越多,错的越多。
比如上台就把魏忠贤给咔嚓了,我的老天!崇祯这货当时还没完全掌权,等把军权,财权全部拿到手之后,再收拾魏忠贤啊!可见他并没有这种当皇帝的政治能力。
北方战局糜烂,关外的清军,西部的李自成起义军对北京虎视眈眈,本来他的祖先在南京给他留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只要南迁就可以卷土重来。但他为了名声放弃了。
对待属下员工的态度是有功劳不给奖励,犯错不加勉励反而找你背锅。整个明朝都是离心离德的,还反清,镇压农民起义军。这不是做梦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2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