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做什么都难做,赚不到钱,大家有什么好推荐的?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2022年预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曾表示,受国际疫情影响,这两年返回国内就业的海外留学生也不断增加,整体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在四川一所大学的校园招聘会上,记者***访时发现,今年企业提供的岗位数不少,但是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状况,却不尽相同。记者了解到,今年春招季,受疫情和行业变化影响,财务、行政和人事等文职类职能岗位的竞争指数较高,平均每个岗位收到16到30份简历。
但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却非常抢手。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工资一度跃升至高薪职位的榜首,达到每月23960元。
靠考研考公来逃避就业不可取
面对这么大的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会选择加入“考研热”和“考公热”的潮流当中,近几年考研和考公的压力已经不亚于就业。目前,春招季已接近尾声,为了给就业增加更多筹码,部分学生“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备考的路上”。专家表示,目前,部分大学生对就业存在着“回避心理”,长此以往,将会造成未来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叠加增大。
“本来觉得能读书还是去读书,还能躲一躲行情不好的时候。结果读完两年,行情似乎还不如2020年。”在某985高校修读第二学士学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生小刘说。虽然每逢春招都会出现“最难就业季”的感叹,但今年,在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形势似乎格外严峻。而对许多毕业生来说,近期散发疫情导致的封校、线下招聘取消、跨区域实习面试受阻、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延期等问题,也彻底打乱了他们的求职节奏。
如果毕业生只是盲目跟随潮流,而没有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清晰认知与规划,那么“跟风”的结果可能只是自讨苦吃。
招聘介绍与实际工作不符合,落差很大,你会怎么做?
每一份工作也都会有它的“艺术照”VS“生活照”、“卖家秀”VS“买家秀”的差别。这里有文字包装的原因,也有我们自我想象的原因。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信息差。特别是刚开始工作那几年,一方面对职场不熟悉,另一方面对自己也难说有透彻的了解。
也就说,落差总是难免的。出现落差之后,选择无非是 走或留(忍)。比较简单。不过,这都是我们自己的时间成本。与其等这入职之后,忍受落差,不如防患于未然。
怎么防呢?
“职业访谈”是个不错的方式。
你可以和正在做你想做的事的人,深入地聊一聊工作这件小事。他们可以是3-5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目标企业的中小企业主,资深HR/猎头,职业顾问。等等。
谈什么呢?
① 谈感受。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一天怎么过?——看看自己能够想象自己像他那样工作,连续几个月、几年还乐在其中
③ 谈待遇。和你预期有没有差别?你是不是可以接受?
这样,可以快速了解一份工作背后的真相。能不能去?你适不适合?——这些东西,招聘须知上不会写,面试官一般也不会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