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远见卓识的一次选择是什么?
我最有远见卓识的一次选择,是我给我的儿子提供了一次高三复读的机会。
儿子在高三这一年压力也很大,效果如此不好,儿子很受挫,我失望之余,也不打算再逼孩子参加复读。担心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情绪崩溃。
但是,即将填报志愿的时候,儿子不知为什么,对我说:“爸爸,我不想上这个学校了!”
我听了非常吃惊,担心儿子不上大专,也不复读,无路可走。
但是儿子说:“我想再复读一年,只是不想在原来这个学校复读,你给我找一所学校吧,哪怕是二高也行!”
我听了心花怒放,我其实很想让儿子复读一年,只是害怕儿子承受不了重压,没想到儿子如今自愿复读,这正合我意。
我对儿子说:“好!爸爸支持你复读!学校的事,你就别管了,我给你找!”
我最有远见的卓识是九十年代在自己还只有24岁不到的年龄,就预见了国有企业必将垮台,自行南下去了广东。(其实用卓识这个词是不恰当的)
我1988年16岁就进了我们当地非常有名的发动机制造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从工厂的装配钳工进入了单位的设计部门。
到1993年,国有企业开始出现大量三角债,通过考试在单位几百人中竞争中被销售部门选中安排去东北和北京清欠三角债。我跑遍了东三省,从最南边的大连一直到最北边的富锦。
在三年的工作当中,我目睹了当时整个国企已经人浮于事,效率低下,领导干部吃喝成风,工人干活也吊儿郎当。而同期江浙和广东的乡镇企业正在迅速崛起。我实在想不起国有企业有什么应对招数,断定国有企业体制一定会有分崩离析的一天。所以第三年我即便在外地出差也经常看看英语和相关专业书籍。
1996年有一天,我单位有位退休的阿姨从广东女婿家回来,说女婿所在公司正在招聘外派销售人员。当时很多人还舍不得放弃国有单位所谓的铁饭碗,我是一丁点也没有犹豫和单位请了***就去应聘,很快就入职。
抽了16年烟,每天早上先点烟再穿衣服,有一天我突然想,还这么年轻,怎么让烟迷住了,就在32岁那年撤底的戒了。2015年为孩子去县城读书,在16.19年两次房价低入手两套房。这也许是我人生中两大决策吧。
谢谢诚邀。我最远见卓识的一次选择是:1993年初从生产经营尚属红红火火的地方国有企业部门副职的任上(时年29周岁),勇于向单位每月缴纳120元人民币停薪留职管理费后,果断办理停薪留职去处在沿海发达城市的外商独资企业任普通职员,工资从试用期月薪850月做起。后来,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个人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和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实现了职位从基层、中层、高层的稳步提升;实现了从农村走向省会城市安居乐业质的飞跃。具体发展情况详见今日头条问答你是怎么一步步打拼到现在的?
我于1983年初毕业分配到地方国企工作,工作之余,除了努力相关专业知识和提升文凭外 ,还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了解到下列国家相关政策和重要信息:
一、我国从1***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1***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特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经济特区政策。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
三、1982年,王石辞去机关干部的工作,到深圳创办公司。同年,刘永行和自己的3个朋友各自辞去公职到农村创业。在1990年代初。根据相关媒体公布的人社部数据显示,1992年有12万名公务员辞职,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
通过上述对国家相关政策和重要信息详细了解,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权衡利弊(当时小孩才5周岁,在父母无暇帮忙带孩子,也没有资金找保姆的情况下,老婆边带孩子边上班)后,于1993年初大胆作出了停薪留职,前往沿海发达城市发展的决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1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