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是个什么样的人?
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李商隐能够为世人所熟知,源于他极高的文学才能。然而,成就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除了上天赋予的文学基因外还有他坎坷离奇的政治生涯。
记得语文教材上曾有多首李商隐的诗作,通过这些诗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朦胧的身影。
1.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这是元代人元好问对李商隐诗歌的评价。
意思是说,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有的诗句过于隐晦,难以理解。 不幸的是,李商隐被动的卷入了当时的牛李之争,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
李商隐当然是姓“李”,或许他祖上不知道哪一辈出自唐朝李姓皇族。 后来李商隐也确实考证过,不过当时没有DNA技术,所以借用皇亲国戚来早日出人头地的梦也最后破灭了。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的性格养成,离不开童年生活的烙印。
李商隐自小家境贫寒,所以成年后,他一方面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又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中。
在唐代,如果没有门阀背景但是又想出人头地的知识分子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科举;而是当幕僚。
李商隐经过多年的考试,最后得中“进士”,但是一桩婚姻又将他拖入了“牛李”党争。
一辈子没有得到朝廷重用,这样也就造就了李商隐在诗歌方面的成就。
少一个唐朝的官僚对后世不会有什么影响,而要是少了李商隐这个大诗人,唐诗的完整性就会大打折扣。
李商隐不是负心汉。他是一个一生官场不得志,未曾崭露头角的官员;他是一个感情丰富与多位女子恋爱的情人;他是一位将唐诗推向又一个高峰的晚唐诗人。
他是终生不得志的官员
李商隐十六岁,便因为擅长古文而得名。还写得一手秀丽工楷和文章,深的令狐楚的欣赏与器重。后来属于“牛党”的令狐楚逝世,李商隐被王茂元聘请为幕僚,并娶了他的女儿王氏,此刻李商隐处于尴尬的境地,王茂元和“李党”李德裕交好,在随后的一段时间,“牛李党争”两派人物轮番受皇帝信赖,李商隐夹在两派之间,企图中立,结果没得到任何一方的支持。终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
他是一位多情的男子
李商隐的爱情生活,被诸多研究者关注,因为其诗歌中,表现出的扑朔迷离却又精致婉转的感情,让人理解为丰富爱情体验的表达。如下女子被认为与李商隐有关联。
妻子王氏,二人感情甚好,妻子去世后,写下多首悼亡诗,情感真切,相传《锦瑟》便是纪念王氏而作。柳枝,欣赏李商隐的诗歌,与之约会,没有结果的爱情,以该女子被有权势的人收为妾而结束。宋华阳,相传为其青年修道期间,发生的恋情。荷花,相传为赶考前,病故。
他是一位伟大的晚唐诗人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600首左右,其中咏史诗取得最高成就,不像前人一样托古抒怀,而是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针砭时弊,成为政治诗的一种形式。以男女爱情题材的无题诗,成为其独具一格的创造。成就最高的近体诗,尤其是其七言绝句,成为继杜甫后,唐代七律发展史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是唐皇室宗亲,16岁时写出《才论》与《圣论》,得到朝廷元老令狐楚的赞赏。20岁和22岁两次参加进士考试,最后都以失败告终。24岁时,在令狐楚的帮助下取得进士及第。25岁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再次失利。26岁再次参加吏部试判,最后被录取,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后被调离。29岁他又通过吏部考试,算是二进秘书省。32岁,母病逝,守丧。而后牛李党争,李商隐一直活在两党的争斗的夹缝中。40岁出头的李商隐最后郁郁而死。
李商隐一生,在时代进退沉浮之间耗尽心血,可以说,他短暂的一生几乎一直活在夹缝中。如果不是李商隐为我们留下600多首诗,估计他在历史中早就被湮没。
当然,正是因为李商隐在人生和感情上的遭遇,他的诗更显得具有永恒性。李商隐的诗歌多于神话传说有关,以道教神话人物为主体,亦真亦幻,含蓄隐秀。如李诗名篇《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发展了白居易的某些倾向,因此,也有人评价他既是白居易的挑战者,也是白居易的精神继承人。但是,他与白居易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不过,李商隐与写过《阿房宫赋》的杜牧并称“小李杜”,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不朽的诗人。
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诗人。一生经历宪,穆,敬,文,武,宣宗六朝,是晚唐党争的四十余年,政治不幸,潦倒终身。其诗特点,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手法,辞釆富丽,婉转私谐,曲折细腻,咏物明志。其诗《无题》,成就最高。
身无彩凤双飞冀,心有灵犀一点通。成为佳句绝唱。著有《李义山诗集》。是***最喜欢的诗人。
《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冠军写的很细緻,很翔实,是篇好文章。
长辈说的让你最感动的话是哪句话?对你有什么影响?
小时候长辈对我们说长大了要有责任心,还有人可以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必须要有勇往直前的精神,一颗永远善良和真诚的心。这些话是也我长大以来一直不会忘记的并且以此为信念。
"我什么都不要!"这句话,每每想起,我的内心都不能平静。这是传开老和尚的话,也是他老人家一生的真实写照。老和尚戒律精严,道德高峻。老和尚的过人之处,不是能说,而是所行如所言。在他心中,唯图佛法兴,而没有自己。他自奉甚俭,食唯充饥,不求适口,衣取御寒,厌弃华丽。老人一生无一日闲,耄耋之年,多疾缠身,仍不肯歇,为建寺安僧,累倒住院,是为常事,先后恢复重建了武宁弥陀寺,唐江宝台古寺两座古道场。功成身退,选贤任能。沉疴之中,常对信众,开示佛法,不疲不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曾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一诚、传印两位长老,高度评价老和尚。一诚长老哀悼老和尚的唁电称:"云低风紧六月雨,逝多园里双林白。"逝多园是孤独长者买下太子的一座花园,赠与佛陀之典;双林是释迦世尊在娑罗双树间入涅槃的典故,评价没有再高的了。传印长老亲笔书写"朴实无华"赞美老和尚。武宁一德高望重的老者称"苦行僧,活菩萨。"妙安法师赞"僧之楷模"。从这些赞誉中,可见老人的懿范美德是如日月般的光耀寰宇。"我什么都不要",是非常质朴的一句话,谈不上雅致优美,但却动人心弦。在以财富和地位来论成功人生的今天,她像一道清流,把浊汚的心灵洗净;也如黑暗之夜空,划出一道光明;又如一场好雨,让尘灰沉落而还一片明朗的晴空。
“人一定要有志气,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
我爷爷还在的时候经常这么对我说。
他说我们虽是农村人,但不能让别人瞧不起。家里虽然穷,但不能志穷。
还记得,在2008年,那时我读二年级。星期五放学回家,路程是2小时。才走到一半,肚子就饿得咕咕叫。我和我的堂弟就悄悄地摸到路旁的萝卜地里。拔了萝卜还没有准备啃,主人就来了。他把我们扣住了硬是把我们的父母叫了过来。那是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偷,什么叫“面子”。我的面子在那时只是个孩子,可是父母当时那一脸的无赖,我至今难忘。后来我又想起了爷爷给我说的“志气”。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做人的志气是,无论怎么困难,都不能去损人利己,而应该坚持底线。
曾用“志气”改变身边很多人,包括自己。五年级时,我们村里铺水泥路,有一次,施工队在学校外面搭了一个帐篷,里面放的工人的临时午餐——桶装方便面。不知我的一个同学怎么知道的,他就叫上了几个同学一起去还叫了我,我不去,也劝他别去。我对我的堂弟说,千万别去,不记得上次的事了吗。在我的提醒之下他没有去了。但是有些人不听还是去了。他们把偷回来的方便面分给我,我没有要。还是劝说他们把面还回去;他们不听。在第二次去偷时,被几个工人抓住了,还抓到了我们的班主任面前。一会老师叫上了家长,那场面,似乎还原了我当时偷萝卜的场景。“我们早该听你的提醒”。他们后来说到。上了初中,小时的一些伙伴上网了,一发不可收拾。我当时也上瘾了。期末考试数学20分,倒数第一。放寒假,我爷爷对我说:“我们这里还没有出过大学生,我才读了一年夜校,你爸爸才小学毕业,你妈妈也才读个三年级。你的几个大哥,大姐也都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现在就指望你了。读书要上心啊,孩子。我在等你上大学那天呢。你一定要争气啊。”我是个听的进大人话的孩子,但是对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大学要考,还要带上我的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大学。最后我们不打游戏了,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上了大学。有浙大的,武大的,还有华师等等。
现在我还是以“志气”前行。无论怎么困难,要有底线。正如王勃所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谢谢您的信任:长辈让我感动的话,便是我的母亲,每每想起总是泪流满面。不敢想起,也不敢忘记:那应该是四十多年前了,那一天,说地震要来了,母亲先去整个居委会去通知了一遍,回家后郑重其事地把我们兄妹叫到一起,把家里有的现金和一些饼干,分别放入我们的口袋,让我们听到异响,赶紧出家门逃命去。我们说那您呢?
母亲很平静地说:“居委会如果有一个人死,那便是我!”
我不敢忘记,也不敢想起,努力使自己做得好些,更好一些,让母亲开心快乐!如果真有来世,让母亲还能选择我做她的女儿。敬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17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