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政单位里的事业编制工作怎么样?
行政单位的事业编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混编混岗人员,事业编违规调入机关工作;第二种是行政机关下属事业单位人员;第三种是从其他事业单位借调人员。
01.事业编违规调入行政机关人员。
混编混岗人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既混编又混岗,不仅仅是事业身份人员到行政岗位工作,而且还把手续办入了行政机关,是明显的违规行为。比如,某县直单位是纯行政机关,没有下属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单位把关不严格,把事业身份人员调入了机关工作,编制上到了机关编卡上,工资待遇从机关发放。这种情况下,行政机关就没有事业编,而又把事业编调入了机关工作,显然是不符合规定的。
02.行政机关下属事业单位人员在局机关办公。
这种情况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好区分,尤其是县以下机关事业单位,因为下属事业单位人员本来就属于局机关管理。比如,县人社局下属有人才交流中心,社保中心、劳动就业中心等事业单位,按理说这些事业单位的人员招录后只能在事业单位工作,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下属事业单位的很多人员都在局机关工作,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人事科、有的在工资科,总之对外人来说根本分不清,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单位的。
03.从其他单位借调到本机关工作人员。
当然了,对于一些没有下属事业单位或者下属事业单位人手也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很多行政机关还会从其他事业单位借调人员,这些借调人员与行政机关隶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机关,是纯粹的帮助工作行为。
04.行政单位的事业编人员会被逐步清理。
以上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身份和岗位职责不对,就属于违规行为。那么,既然事业编在行政机关工作属于违规行为,这些混岗现象肯定是要被逐步清理的。对于第一种混编混岗现象来说,混岗人员会另册管理,或者调离行政机关,对于后两种情况来说,只要安排事业人员返回原单位工作即可。但是,很多时候政策规定与实际工作不是很相符,这也导致行政机关的事业人员仍然大量存在。
在行政单位里,正常应该都是行政编制的人员,而不应该有事业编制的人员。
但是现实正好相反,因历史积累及机构改革等原因,许多单位中都存在“混编混岗”的现象。
行政机关从下属事业单位抽调、借调干部,或者直接将事业编和行政编混用,导致不少事业编制人员都长期在行政机关里工作。
第一、同工不同酬
一个办公室里,两个人都是普通干部,一个行政编制一个事业编制。
两个人员的工作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按照规定,行政编人员有车补、通讯误餐补贴等,而事业编制什么都没有,一年下来收入至少差个一万多。
行政编人员在讨论发钱的事情,事业编人员只能默默走开,心里一万只***马奔腾而过,心理总是会非常不舒服的,慢慢地就越来越不想干活了!
第二、发展前途不同
行政编制人员在行政机关里头,表现好的按部就班一步步提拔。
因为特定的行政环境和历史条件,过去很长时间,行政机关都存在混编混岗的现象,这几年经过多次的改革和清理,行政机关特别是市级以上机关单位已经不允许混编混岗。但在县区,受编制和机构限额管理影响,行政机关没有足够的人力支撑基本职能,仍在一定范围存在混编混岗使用事业编制人员甚至临时聘用人员的现象。
比如此前的一轮机构改革,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办公,县区因此将文化、旅游、广电、体育等部门全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文广体旅局,一个单位涵盖了原来五个职能局,从小局变成了大局,在体制内被人称之为“小组织部”。然而部门是合并了,因为要按上级要求缩编控编,三定方案给出的编制数额却没有增加,不仅没增加反而还减少了,很多县区的文广体旅局因此只有三五个公务员编制,却要面对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不得已,这些合并的机构只好从二层事业机构比如融媒体中心、文化馆、体校等单位借调事业编制人员帮助工作,或者直接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招录临时聘用人员从事相应的行政事务,由此造成了混编混岗。
那么,事业编制人员在行政机关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最大的感受肯定是憋屈。
首先在待遇上会吃亏。干同样的工作,因为身份不同无法享受相应的待遇,比如车补、年终绩效、餐补等,客观上存在同工不同酬。
其次在个人前途上受限。事业编本身上升渠道较窄,加上因为借调等原因,提拔更受限,个人发展空间有限。如果没有外力相助,很难有大的突破。
很多县区事业编制人员因此干一辈子都停留在科员水平,干得非常郁闷。
行政单位的事业编,处境非常尴尬。他们一般是行政单位下设的二级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安排中,与行政编制人员混编混岗。
待遇较低
一个办公室里,如果两个人都是普通干部,一个是行政编制一个事业编制。
两个人员的工作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按照规定,行政编人员有车补,而事业编车补政策还没有落实。这项收入每月至少少500元。
就年终奖而言,事业编一般也会比行政编少。
没有晋升空间
行政单位的事业编,不像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大家都是事业编,能够走职称晋升。
行政单位的事业编,领导不重视,只要你干事。职称路线很难走,基本看不到晋升空间。
混编混岗的行政单位,事业编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批批行政人员从新人变副科、正科,再当领导,而自己一直都是原地踏步。
过渡单位
行政单位的事业编,是最不稳定的群体,云杰老师熟悉的一个行政单位,某年招录了5个事业编人员,都是90后,本科生,混编混岗使用,都成长为部门业务能手。到现在,考走了3个,还有2个一直在努力考。今年再考走的话,5人就全部走了。
建议
很多行政单位喜欢下设某某中心,招聘事业编人员,招录后混编混岗使用。建议考事业单位,不要报考这种。最好报考纯粹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其实工作本身没有比较的意义,值得去比较是同一个单位的两种不同的身份。
我所在的单位就是混编混岗的单位,单位里有公务员编制32人,事业单位编制25人,除了领导岗位之外,其他所有的岗位都是看人分配,不存在看编制分配的情况。
那么,对于事业编制人员来说,就需要从事和公务员一样的工作,如果能力突出,可能肩负的工作任务还多一点。但是,我们经常听到事业编制人员会有这样那样的抱怨,这些抱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同工不同酬,事业编制人员报酬相对低一些。从工资角度来说,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执行的工资标准不一样,公务员工资标准要高一些。从其他***待遇来说,虽然除了车补以外,公务员该有的***待遇种类,事业单位人员都有,但是部分***待遇标准有所降低。
二是同工不同机会,事业单位人员晋升提拔难度大一些。虽然目前各地出台了从事业单位人员中选拔领导干部的规定,但是还是有诸多限制条件,事业单位人员正常的提拔机制还不健全。另外,事业单位人员虽然可以参与评职称,但是对于很多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来说,存在着评聘脱节的现象。
三是事业单位人员在单位处于被动局面。从行政单位管理来说,行政单位的领导成员一般都是公务员编制,他们主导着单位管理,自然相关管理规定多向公务员倾斜,事业单位人员常常处于被动局面。
综上,在行政单位里的事业编制,工作本身与公务员没有差距,但是相关待遇、晋升机会,主动性要相对差一些。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12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