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忠孝两难全”与“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是否矛盾?为何?
古人说:“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为什么呢?
《孝经》上曾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一个人对他的父母亲,对他有这么大恩德的人,他都不能够去爱,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爱领导、爱人民、爱祖国呢?一个人,他不爱父母亲,说明他一生重要的为人处事的原则没有树立起来,这就是恩义、情义、道义的处事原则。
所以,我们无论是择偶,还是选择属下、选择朋友,都要看看这个人对他的父母亲如何,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恭敬和孝养。不尊敬他的父母亲而尊敬别的人,这是和礼的本质相背离的。为什么是相背离的呢?比如说,逢年过节了,我们都要想着去送礼。请问首先想到去给谁送礼呢?可能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领导,是生意合作伙伴,甚至是我们的老师(因为老师也关系到我们的分数、前程)。但是我们没有想到父母!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心在与人交往呢?我们是以利害之心与人交往。这个人、这件事对我有利、有好处,我就会对他全力以赴。当这个人、这件事由利变成害的时候,对不起,我就会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所以,古人看人,首先看他是不是一个孝子。
(摘自《群书治要十讲》)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与“求忠臣者必出于孝子之门”………
我认为尽忠孝不能两全,与忠臣必岀于孝子之门,这两者并不矛盾。
一般在家能孝敬父母者在国必能尽忠,知忠孝的人深明大意,往往在国难当头时,会舍小家顾大家,而尽孝者的高堂或其亲族,同样也会深明大义,在国家危急之时,全力支持家人去为国尽忠。
例如:历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宋代岳飞之母,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义举鲜为人知。
常言道,自古忠孝难两全,那么“忠”与“孝”矛盾吗?与“求忠必于孝子之门”矛盾吗?表面看是矛盾的,其实不然。为什么呢?
我们常说天地父母,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地厚,一个正常的人都应该知道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应该做到的。孔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人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孝顺父母,孝敬父母的人,是懂得感恩的人,是有“信”有“义”的人,有信有义的人才能忠于国家。所以,孝顺也是善,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我国自古就有“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一说。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就是在今天,很多企业招聘提拔企业领导干部,仍然会多一条考查内容“是否孝顺父母”。
所以,知孝者必能忠,“忠”与“孝”并不矛盾,也常常集于一人之身,不可分离。而忠于国家,保卫国家,为国家尽职尽忠的人更是孝顺之人,只是苦于分身乏术。他们的“忠”也是孝,是大孝。只有国家安宁了,百姓父母才能安生。
忠孝之人受人尊敬,国家需要忠孝之人。戍边卫国、投身国家科研建设的英雄,哪一个不是大忠大孝之人呢?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上面这段文字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孝经》的第一章,也就是《孝经》的“中心思想”。提问者要的答案,孔圣早就为你作好了!“忠”和“孝”不是二而是一!“忠”是更高层次的“孝”!从今天的语义来看,古代的“忠”也就是今天的爱国主义!这和儒家的“人不独亲其亲”是高度一致的!“忠”就是“孝”的扩大!所以古人才说“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求忠臣必出孝子门和忠孝难两全不茅盾,一般讲在家能尽孝的在国必能尽忠,知忠孝的人深明大义,往往在国难当头时舍小家顾大家,而这孝者的高堂或家人也同样是深明大义,在关键时刻支持家人为国尽忠。这在历史上广有先例,但也有一些人当忠孝不能两全时忘掉了大义顾小家,但最终落得不忠也没孝道的名声。
那些高中复读了很多年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第一年二本一,志愿都没报。第二年发挥失常,过一本线38,上不了省内985,押外省大连理工,结果落档,平行志愿调剂到大庆石油学院,当时没有电话,志愿都是乱填的,好歹是个一本,勉强去了。到了学校门口就哭了,我和我妈几千里迢迢赶到,到了那里我就知道我这辈子绝对不能读这么样的学校。给高中班主任电话,要复读,当时是复读生第一名。第二年其实还是没有考好,过一本线58分,勉强上了省内的985。压力很大的复读生活,小地方,闲言碎语特别多,可是真正经历过之后,真的感谢自己曾经那么努力过,好的学校真的让自己开了眼界,从那种只能种地的农村出来,到可以了解全世界的各种文化语言历史,工作只能说中等收入,但是对于个人的人生和自己小孩将来的发展绝对是截然不同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nskw.com/post/11697.html